市面上的保養品中所使用的化學物質種類琳瑯滿目;由於保養品使用在皮膚上,所以這些產品中的成分很可能被皮膚吸收或由口鼻吸入體內。有些即使是微量添加,也會嚴重影響健康。 其實保養品中首要的成分就是油性成分,不論洗面乳、化粧水、卸粧乳液、洗髮精與各種乳液等都含有油性成分。另外,保養品中所含的成分也包括了可促使油性成分及水性成分融合成黏稠乳液狀的乳化成分,如界面活性劑、潤濕劑、分散劑、保濕劑、起泡劑、發泡劑等。

在英國出版的”Drop Dead Gorgeous : Protecting Yourself FromThe Hidden Dangers Of Cosmetics”一書中指出,保養品製造商在商品中不斷各種不同的化學物質,例如焦油色素(可透過皮膚吸入而中毒  )、染料或防腐作用的苯或甲醛等,這些毒素可以令使用者在每次使用如面霜、腮紅等保養及化粧品時,透過皮膚被身體吸收,威脅健康。長期使用下則可能造成皮膚慢性中毒,使皮膚衰老得更快,膚色更暗沉。為了健康,瞭解每天塗抹在臉上的保養品所使用的成分中哪些成分有毒?哪些成分可能致癌?哪些成分可能會造成過敏是非常重要的。

乳化成分的代表就是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的毒性研究可分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眼睛刺激性、對血液的影響及致癌性等。界面活性劑對人體最大的威脅就在於它可能破壞皮膚表皮細胞的角質層及顆粒層,失去防護壁保護的肌膚沒有辦法阻擋外來物質的入侵,當毒性物質侵入皮膚基底細胞產生破壞,會讓皮膚表皮細胞失去自我防護的能力。加上塗抺保養品,其中的油性成分會降低皮膚本來分泌皮脂腺的功能,讓皮膚逐漸失去調節含水量的能力,造成皮膚產生慢性乾燥累積性皮膚炎。所以有皮膚科醫生說, 塗抹乳液等用品 ,不是「護膚(skincare)」而是-摧殘皮膚。


所謂的保濕保養品,就如同人體皮膚的天然保濕系統,由水、天然保濕因子及油脂類三種物質組成。其中油脂的部份能在肌膚表面形成一道保護膜。其中一種名叫霍霍巴的灌木種子中榨取的霍霍巴油與天然油脂類的羊毛脂等都是保養品中常見的油脂成份。成為保濕有效成分。例如吸水性奇佳的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人體內含量最多的高分子蛋白質,可提高皮膚角質層含水量的膠原蛋白(Collagen)與具有抗氧化作用和皮膚消炎功效,同時還可以促進皮膚纖維芽細胞的增殖以及有助於膠原蛋白產生的海藻提取物等。而美白成分如維生素 C 磷酸鎂鹽(MAP)、維他命 C 葡萄糖(Ascorbyl Glucoside)、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維生素 C 磷酸鈉鹽(Sodium Ascorbyl Phosphate)、鞣花酸 (Ellagic Acid)、 洋甘菊萃取液(Chamomile ET) 與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又如傳統常用於抗老化的維生素 A 酸與果酸及現今流行用於抗老化的植物生長激素如 凱因庭(Kinetin)或植物雌激素如 萃取自大豆、蘋果或山藥的植物異黃酮(Isoflavone)等。

使用化學成份的保養品,有許多顧忌,所以相較之下,天然草本植物製成的保養品是最佳的選擇,如具有豐富維生素 E 的酪梨、可抑制酪氨酸脢活性及減少黑色素沉澱的桑葚、 含有黃酮成份可阻礙色素形成的銀杏、蘊含熊果素的虎耳草、具有收斂作用的樺樹、蘊含天然抗氧化物的葡萄籽、含能夠降低角質層細胞的凝結作用,溫和去除角質之氫氧基酸的葡萄與具鎮定,安撫作用的黃苓等,都可發現天然草本植物保養品的好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ki小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